近年来,在学校和商学院的正确领导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四年不断线,两个相结合”。“四年不断线”是指实践教学四年全程贯穿。包括专业岗位认知、专项集中训练、专门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在内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两个相结合”是指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整个大学四年,基本上按照逐步与社会和市场对接、逐步增加实践内容的思路进行。第1、2学期主要进行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教学;第3、4、5、6学期主要进行专业知识传授,每门专业课程都要进行实验、实训或者课程设计,其中,第5学期主办好“大型人才模拟招聘活动”,第6学期承办好“职要有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第7、8学期把实习工作抓落实。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开课情况与教学效果
学院教务办公室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于每学期末下发下学期教学计划。商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在上学期末集中统计每门开课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计划,然后对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分门别类统筹编排,根据中心条件,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统一编排开放式实验教学计划,并把实验教学计划上报学院。具体开课情况如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课程由模拟观察实训室、多功能综合实验室创新创业等实验室、经济学与营销沙盘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模拟招聘实训室等组成,承担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等课程的15个实验室训项目,三性实验比例占65%,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出率达100%。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内容的调整与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实验教学内涵不断推进,我专业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得以大幅增长,应用知识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实施与成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开展了课程设计、课程实训、校企合作教育周(一)、校企合作教育周(二)、校企合作教育周(三)等课程的集中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主要分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两部分,其中毕业实习为期20周,主要集中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问题、专业实习过程中遇到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教师的科研;创新创业类实践结合网上创业、创业实践等课程和学科竞赛获奖学分等进行,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实践教学各环节,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本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共计达50学分,占总学分的27.78%。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环节的实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服务社会意识,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学生就业率稳步提升,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突出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综合训练的过程管理与成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加强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点:⑴严把入门关。按照每届毕业论文题目更新率达到80%以上的要求,结合教学理论重点与科研热点,提前组织教师对论文题目进行充实、修订、更新,确保学生的选题质量。⑵加强过程管理。为保证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永利官网加强过程管理,如为学生举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讲座,对论文选题、写作方法、格式要求等作详细指导,推荐学术网站,介绍参考书目的查询收集,帮助学生提高资料收集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⑶严把答辩关。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探索和实践了毕业论文的改革。学院探索和实践了毕业论文(设计)从内容形式、选题来源、指导教师选配到过程监控、成绩评定的全面改革。在内容形式上,变传统的学术性毕业论文为突出行业、企业实践需要的应用性论文或具体项目设计及实施;在选题来源上,变校内老师确定选题为校企双方根据行业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所存在问题和管理创新要求来确定选题;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双导师制,即邀请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从开题到答辩的全程指导;在成绩评定方式上,变校内教师单方面评定为校企双方专家评定。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全面改革,实现了论文真题真做,克服为论文而论文的倾向,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保障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又具体研究了行业发展、企业营销与管理改进、产品(服务)研发等实际问题,指导老师和毕业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建议,为公司决策提供了依据,有些建议直接被公司采纳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深受企业的好评;在形式多样化上,能反映学生创新能力与学科专业教育相关的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成果、科研训练成果、调研报告和公开发表论文等,可以申请替代传统的学术毕业论文。
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管理、开放及利用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课程由实验室训中心的模拟观察实训室、多功能综合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实验室、经济学与营销沙盘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组成,主要购置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训系统软件等实验教学系统,资产总值达30万元,实验教学人员达到6人,其中,中级职称6人,高级职称3人,承担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等课程的15个实验室训项目,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在管理上始终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科特性,科学利用实验室资源,使各实验室的平均使用率可已达到90%以上。
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校内协同育人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校地校企合作教育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之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实践“校企共商、校企共建、校企共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建构校企、校地、校校协同育人机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成立了由企业人士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共商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和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进行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二是按照“企业资源进专业、企业成果进课程、专家进课堂,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践、教师入驻企业挂职锻炼、专家派驻企业管理咨询”的思路和方式,建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机制;
三是通过参与企业帮扶、内部专项审计、委托项目评审、举办专题培训等方式参与地方政府管理和决策活动;同时,聘请地方政府专家来校讲学、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担任咨询论证专家等方式,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
四是通过组织教师参观考察、项目咨询论证、聘请进校讲学、担任兼职教授等方式加强与省内外高校联系,建构校校协同育人机制。
通过近年努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成效初步显现。四年来,本专业先后与地方和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9个,共建校外实习基地9个,校企共建课程2门,先后派出2名教师参与企业帮扶、举办专题培训班、参加政府和企业内监控制度设计和专项审计,完成帮扶项目3个、培训地方和企业人员200人次;柔性引进政府、企业、省内外高校专家6人,聘请校外专家举办学术讲座20场次,聘请企业人士进实验室指导实验实训课程达7门课程,举办学术讲座20场次,协调政府和企业接受毕业学生实习250余人次,聘请政府和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和教学管理2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