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党的统一战线史,留下了无数携手同心的经典故事。如果文物会说话,那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一座座旧址故居……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在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广交朋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故事,浓缩了厚重而灿烂的统战历史文化。“统战新语”推出“以物述史”栏目,让文物开口说话,讲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引领统一战线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的故事,从历史中汲取新时代不懈奋进的力量。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珍藏着一本已经泛黄的签名册,它的82张内页上整齐排列着644个签名。这本星光璀璨的小册子,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这份被毛主席称为“天书”的六百余人的代表名单,产生前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反复酝酿协商。
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方热烈响应。8月起,在中共的周密安排下,各地民主人士陆续由南、北两条线进入解放区。南线主要是汇聚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分批乘船进入东北解放区。北线主要是北平、天津、上海的民主人士由陆路抵达西柏坡附近的李家庄。为适应筹备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需要,9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城工部改名为中央统战部,具体承办新政协的各项筹备工作。中央统战部机关驻地即为西柏坡附近的李家庄。
在数次走访李家庄的民主人士后,周恩来拟定了一份《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文件草案,在第二条中提出新政协应由“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压迫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组成”。
除了对代表范围的规定,这份草案同时附有最初的邀请单位名单:党派单位10个、区域单位6个、军队单位6个、团体单位17个,共计39个。
很快,中共中央将这份草案转发至东北分局和香港分局,位于哈尔滨和香港两地的民主人士立刻开始了讨论。大多数人都对邀请名单表示认可,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例如提议“每单位人数6名”,提议“中华全国文艺协会可否作为一个单位参加”……其中当然也有反对的意见,两地分局在汇总后也都反馈给了中共中央。
经过两个月的协商,11月25日,这份草案最终定稿,决定新政协将包括38个单位(去除了草案中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其中23个单位首先组成新政协筹备会,在筹备会上具体确定和邀请各方代表。
图为哈尔滨马迭尔宾馆二楼会议室悬挂的民主人士肖像,中共中央东北局代表曾在这里与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王绍鏊、朱学范、高崇民等人举行会谈,商议新政协的逐项事宜。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选出21人组成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会下设6个小组,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担任组长的第一小组,负责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和代表名额。
当时对代表名单的商定极为慎重,需逐一研究、再三斟酌,工作量极大。筹备会通过了《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将新政协的单位数量从38个扩展到45个,总体的名额数量为510个,并额外设置了一个特别邀请单位,这个单位的人选由筹备会常委会来决定。
根据《规定》,第一小组协商各单位提名五六百个代表人选,并对一些主动提出参加新政协的名单外的党派、个人一一进行审核。
三个月后,经过多次开会座谈,反复协商,征求各方面意见,筹备会终于确定了代表名单。当筹备会把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单位、代表人选和各项统计印制成一本厚厚的表册呈送中央后,毛泽东一边翻看,一边风趣地称“这是一本‘天书’”。
图为宋庆龄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签名处签到,她是唯一一位使用钢笔签到的代表。
筹备会拟定的参加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分为5类,由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和特别邀请人士组成,共662人,几乎包括了所有主张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海外华侨以及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前4类共45个单位,有正式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其中,14个党派代表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165人;9个区域代表,116人;军队代表包括人民解放军的6个单位,71人;团体代表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内少数民族、国外华侨民主人士、宗教界民主人士等16个单位,235人;特邀代表包括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和各界知名人士、老解放区民主人士、起义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新疆代表团、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共75人。
参会的全部代表中,共产党员约占44%,各民主党派代表约占30%,无党派代表约占26%,形成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团结合作、民主协商、共筹建国大计的政治局面。正如毛泽东在会议开幕时所说,“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式召开,六百多位代表从天南海北赶来,并在这本签名册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第一个签名的代表是中共领导人陈云,他在首页第三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作为特邀人士参加的宋庆龄,则是全场唯一一位使用钢笔签到的代表,因为听说她有用钢笔写字的习惯,议事科副科长迟先达特意嘱咐了签到处准备一根钢笔。
一些代表在会议召开的首日未能赶来,后续陆续补上了自己的签名,也有一些代表在会议召开前不幸遇害或因各种缘故未能参加。最终签名册上留下了644个名字,与原定名单相差18人。
政协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在政协一届全体会议结束后,这本签名册被装裱成厚厚的两册,成为一件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1965年10月,政协全国委员会将此签名册拨交给中国革命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它既讲述着这场彪炳史册的大会的故事,也传递着各界人士对建立新中国的共同心情和热切期盼,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内的革命进步力量共同完成协商建国大业的历史见证。
(文中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自:https://www.tyzxnews.com/static/content/TZXY/2024-11-09/130481584264263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