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校友总会网站 今天是

>> 首页 >> 校友文苑 >> 正文

我在人文官微的那些年


前些日子,工作偶有闲暇,我索然之余无意间点开了人文的官方公众号。里面的内容,我已不太记得,首页依稀是专访某位心系教育老师的文章,配图精美,用词华溢。我兴致渐浓,随手往上翻阅,借此了解母校最新的实时消息,思绪却百折千转,一路飘回到六七年以前。

我常自诩为人文官微的元老派,说起来惭愧,实际上,我只是在里面历经了一段意义非常、令我至今倍感荣幸的时光。2017年秋,我上大三,刚卸掉学生会、班级学委以及社团等一系列繁杂事务,准备好好感受下校园轻松惬意的美好生活。一场意外,更准确地说,是一场机缘却悄然来临——学校组建成立新闻中心,一把合并从前的校报、电视台、广播站,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凭实说,当时的电视台和广播站早已运行成熟,校报作为纸质媒体形式大于实际,真正具有挑战性的,是刚成立的官微,没人、没物、没底蕴。在参加筹建会议上,从校报过来的我,其实并不看好。我想,领导要是也只耍耍嘴上功夫,我便悄然退出,不辜负自己的休闲时光。

事实证明我的担忧顾虑是多余的,新闻中心如期成立,很快就有了专门管理的老师,又从各二级学院招收了一批对自媒体颇感兴趣的同学,官微的班底雏形就此形成。当时,我机缘正好,作为学生工作者中唯一一名大三生,机缘巧合下,我被赶鸭子上架,成为新闻中心学生负责人。但有人只是基本,手上有家伙,革命才有本钱,这也是我最担心的点之一。想做媒体,首先得有性能可靠的电脑,然后再配备单反相机、闪光灯、麦克风、录音笔等等,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都是白花花的钱,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切皆是惘然。

说到这里,我不能不介绍下当时官微的曾志峰老师,他个头不高,待人随和,初次交道,给我的影响并不很深,却在后期的相处中让我看到了一个人干事创业的巨大恒心和毅力。成立之初,曾老师常问我们,“有什么难处?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来。”我们半信半疑,尝试性说出一些困难,如没办公室,大本营都没有,何谈干事创业。很快,曾老师带来了好消息,我们在学校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一并标配了办公桌椅和台式电脑。此后,又变戏法似的相继配备了全新的相机、闪光灯、录音器等专业摄影、采访设备,如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矣。

见到了学校和老师的诚意,我们得到鼓舞,干劲十足,很快加入到新闻编辑上去,但初期面临的困难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期,也完全在我意料之外。在加入新闻中心以前,我曾在校报和学生会网宣部门待了两年,参加过一些采访和新闻编稿,自认对新闻写作有一些经验,以为在官微学习工作手到擒来,但真做起来时,方知自身学习之贫瘠、专业之浅薄。首先是采访选题,我们一行人左思右想,增增删删,从热火朝天到面面相觑,急的抓耳挠腮也定不下一个采访课题来。幸有老师指路,经验老到的他选定一个课题,替我们约好资源,定下采访时间,此事便勉强过关。然后是定采访人员,大家都想出去采访,又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害怕亲自采访,一行人畏畏葸葸,终究是我心一横,吃下第一个螃蟹。尤记得,我们接下的第一个新闻是专访一名毕业学长,他早早创业,算是小有成就。采访途中,学长侃侃而谈,面不改色,我们谨慎异常,仿佛被采访者才是主场,但通过增加拍摄次数,在学长不厌其烦的配合下,此事也终究作罢。再后,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一组成稿,一组编辑视频、图片,一组同步在公众号后台编制稿件。我负责成稿,键盘一顿敲打,初稿很快出来,我满怀信心拿给老师观阅,他细读一遍,眉头渐锁,显然不如意。许久后,他说,编新闻不是写散文,写公众号更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语句要精炼成熟,内容吸人眼球,文章要与时俱进。我沉思,黯然出门,伏案修改,到最终成稿时,早不记得修改了几多遍。当然,困难不只我有,其他两组面临的艰辛更甚,图片编辑、视频处理,大家都不专业,只能现学现卖。修修改改,缝缝补补,待成型时,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处理得来。后台组更不必说,从字体、图按到格式,都要一一斟酌,久久不能定下。再加上我们前面两组出稿又晚,这直接导致他们的工作时间还要无限往后延伸。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一齐奋战的日子,真可谓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

第一次真正完成出稿,究竟是花了两天、三天还是一个星期,我的脑海已不记得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篇推文一定是经历了无数遍修修改改、缝缝补补。曾老师一遍又一遍的打回来,从内容到格式,从错别字到图案颜色,他都一一标出,令大家完善修改。改到最后,我们谁都无法自信的说,这一稿完全没问题。但文章终究是如期发布了,文尾有着工作组一行人的名字,看着后台逐渐增加的关注、阅览量、评论、收藏,我们无不欢欣鼓舞,内容流淌着莫大的成就感。

自此后,我们的工作逐渐变得有条不紊,策划、采访、配文、编辑、成稿,快则一两天即出成品,慢则十天半个月甚至数月还在打磨成型,但不论怎样,我们从未在规定时间内断更过。在曾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充分克服繁忙的学习、推掉闲暇的消遣,白天晚上,总有人沉浸在新闻中心办公室,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丝毫不过分。成效也很明显,那段时间,公众号从0到1,粉丝量呈几何式上涨,大家欢欣鼓舞,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

我在官微只待了不到一年,甚至在大三下学期,因为提前就业等原因,我已很少亲自参加采访、编辑等工作,但那段经历、挫折和成绩却带给了我深刻的影响。如今,我并未在新闻媒体行业工作,但我依然深深地感激在那些岁月里学到的为人处世知识,学到的不屈不挠干事创业的精神。甚至,当我分管公司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时,我依然还在脑海里苦苦挖掘当年在新闻中心的所经所学所思所得。

我工作以后,常和当年一起奋战的伙伴相互交流,直至他们也离开新闻中心,毕业各奔前程。再后,听说曾老师也因工作调整去了其他部门就职,我在新闻中心便再无熟人。但我依然偶尔翻看下母校官微的更新消息,每次观阅,总有一种情怀萦绕其中,久久不能往返。

岁月已往,心向阳春,谨以此纪念我在人文官微的那些年。

 

个人简介:文淼,男,毕业于永利总站ylzz552015届汉语言文学2班,现任安徽海螺集团佛山海螺公司办公室主任,先后供职于湖南海螺、海螺集团云南总部、海螺集团广东总部等,爱好写作、吉他等,作品散见于省市级各类杂志报刊和文学作品选。


访问次数: 发布时间: 2024-07-18 21:56:47 编辑: 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