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素养, 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教育、科研、企事业、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与维护、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的目标具体量化为:
目标1: 爱党、爱国、爱民,具有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
目标2:具有计算机工程领域设计、开发、应用、集成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胜任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目标3:具有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中等规模以上的计算机工程问题,在工作中持续提高业务水平。
目标4:具有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计算机领域相关项目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目标5:能够胜任软件工程师岗位工作,具备技术或管理骨干、项目或团队负责人的素质与能力。具有不断提升的职场竞争力和全球化视野。
二、毕业生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良好的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思维、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解决各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具体达到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政治思想与德育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学生牢固树立“创新、创业、创富”的职业理想。
(二)体、美、劳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遵守相关职业规范,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三)智育方面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达成专业培养目标。
1.工程知识
具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机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1.1 掌握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之中。
1.2 掌握计算机专业领域需要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3 具备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相关领域学科较宽厚基础理论,并结合数学、自然科学相关知识,能够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综合推演和分析。
1.4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自然科学和相关领域知识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进行分析,并能对模型或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比较与综合。
2.问题分析
能够运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工具获取相关专业信息,同时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领域相关知识和原理,辨识复杂工程问题所属的学科领域和关键环节。
2.2 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模型方法正确表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复杂问题,运用数学模型、图纸、图表和文字等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正确表达。
2.3 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借助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并能进行多方案比较与选择,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并运用文献、规范、标准等对计算机应用领域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决解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技术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节能环保等因素。
3.1 掌握计算机应用领域系统所需的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 能够根据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特殊需求,提出合理的设计、设备选型、运行与管理技术方案。
3.3 能够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优化和开发,提出复杂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3.4 能够在安全、健康、法律、环境和文化等多约束条件下,从技术、经济角度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工程领域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计算,能够正确、严谨地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掌握自然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计算机应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基于专业基本知识,能够针对计算机科学工程领域中的具体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
4.3 能够正确选用和操作实验装置,正确、安全地开展实验研究,并能正确收集数据。
4.4 能够严谨地处理、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研究复杂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问题,并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针对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工程软件实现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技术领域常用的仪器设备、信息技术工具、现代工程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能够运用计算机应用领域专业常用的设计、分析工具及工程技术手段,对复杂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 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具备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能够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角度对复杂计算机应用工程领域问题解决方案及其实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计算机应用领域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能够分析和评价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制定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时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因素,能够就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实践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同时在制定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时充分考虑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理解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认识到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加以判断和自我约束。
8.1 有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国情,身心健康,热爱劳动,明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8.2 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严谨求是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实践中自觉遵守。
8.3 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并能理解和包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9.个人和团队
具有团队合作、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共同达成工作目标。
9.1 能够理解多学科、多样性、多形式(面对面、远程互动)团队中每个角色的职责及其在团队中的作用,合作共事。
9.2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团队成员,能够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共同达成工作目标。
9.3 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负责人角色,能够有效组织、协调团队工作,并进行合理决策。
10.沟通
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就复杂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准确地表达专业见解;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在跨文化背景下就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问题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0.1 具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能够就复杂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问题通过工程图纸、文稿、演示稿、图表等方式,能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
10.2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阅读并理解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外文科技文献,较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计算机应用领域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技术方案对比,并能在相关的工程实践中进行组织、协调和分配。
11.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3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计算机科学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12.1 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能认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能够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工程实践中能够持续学习,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12.3 能接受和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 培养目标1 责任与担当 | 培养目标2 专业知识 | 培养目标3 专业能力 | 培养目标4 专业素养 | 培养目标5 定位于发展 |
毕业要求1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
四、学制
四年,修业年限3-7年。
五、毕业与授予学位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内160学分(其中必修课135学分,选修课25学分)和第二课堂10学分方能毕业,第二课堂学分修读要求见《永利总站ylzz55第二学分管理办法》。
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永利总站ylzz55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七、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与Linux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智能系统开发方向)、计算机图形与视觉(智能系统开发方向)、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系统开发方向)、分布式系统开发(分布式系统开发方向)、分布式系统开发实验(分布式系统开发方向)、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分布式系统开发方向)、分布式协议与算法(分布式系统开发方向)。